于长水

  基本信息

    姓名:于长水      性别:男  
    导师:王静爱 教授 
    专业及方向:自然地理学 灾害与生态安全  
    E-mail: yushouzhi@163.com  
 
  本科教育背景
    1988.9-1992.6  北京大学,地球物理系大气专业,学士
    
     
  基本信息
  教育背景
  研究生学习阶段
  参与科研项目及会议
  发表文章
  所获奖励
  毕业去向及现状
  导师评语

 
  研究生学习阶段
    1999.9-2003.6  北京大学,环境学院,硕士
    2006.09-2009.07   北京师范大学,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,博士
    

硕士毕业论文题目:中国沙尘暴发生及发展的机理及特征分析

博士毕业论文题目:“台池”农业中的地表界面过程及生态效应——以黄骅地区海冰水农业利用为例

 
  参与科研项目及会议
 环境科研项目和撰写的报告(12项)
  • 1. 乌海市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优化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1995年) 
  • 2. 环境大气要素及人体的热感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1996年) 
  • 3. 气象要素与人体的寒冷度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1996年) 
  • 4. 呼伦湖航天遥感调查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1997年) 
  • 5. 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、沙尘暴的粒径特征研究、沙尘暴的传输特征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1998年) 
  • 6. 内蒙古自治区的大气污染预测与预报系统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2001年) 
  • 7. 地下水资源及水文地质条件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;(撰写主报告)(2003年) 
  • 8.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流场分析的作用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2004年) 
  • 9. 内蒙古大气环境容量系统的开发与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2004年) 
  • 10.内蒙古自治区水环境容量的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2005年) 
  • 11.内蒙古大气环境容量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2005年) 
  • 12.内蒙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;(撰写主报告)(2006年) 
 环境规划与区域环境评价(20项)
  • 1. 内蒙古自治区“十五”环境规划;(负责撰写规划报告)(1998年) 
  • 2. 西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;(负责撰写规划报告)(1998年) 
  • 3. 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环境综合保护规划;(负责撰写规划报告)(2000年) 
  • 4. 内蒙古自治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;(负责撰写规划报告)(2000年) 
  • 5. 滦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;(负责撰写规划报告)(2000年) 
  • 6. 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研究;(负责撰写规划报告)(2002年) 
  • 7. 岱海电厂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;(负责撰写环评报告)(2002年) 
  • 8. 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2年) 
  • 9. 鄂尔多斯东胜区整体发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3年) 
  • 10.乌梁素海湖泊富营养化综合治理规划研究;(负责撰写规划报告)(2004年) 
  • 11.托县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;(负责撰写规划报告)(2004年) 
  • 12.鄂尔多斯东胜市区生态适宜度综合分析研究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4年) 
  • 13.鄂尔多斯东胜市区大气流场分析研究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4年) 
  • 14.鄂尔多斯东胜市区地水资源及地下水流向分析研究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4年) 
  • 15.内蒙古自治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4年) 
  • 16.呼和浩特市金桥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5年) 
  • 17.呼和浩特市托县的地下水埋深条件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分析研究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5年) 
  • 18.呼和浩特市托县工业园区的地质与地下水流向分析研究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5年) 
  • 19.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资源赋存条件的作用分析研究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5年) 
  • 20. 凉城县工业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;(负责撰写报告)(2006年)
  • 21. 第七届国际IIASA-DPRI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论坛,意大利-米兰 大会报告(2007年09月16日-09月21日)
 野外考察
  • 1. 参与“863海冰农业利用示范项目”,黄骅野外观测与实践活动(2007年-2008年6月)
  发表文章
  • 1. 于长水,王静爱,史培军,潘东华. 沙尘暴中的能量反馈. 灾害学,2008,23(4):1
  • 2. 侯光良,于长水,许长军. 海东部历史时期自然灾害与LUCC和气候变化.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, 2009,1: 86
  • 3. 鲁春霞,于长水,于格,肖玉. 内蒙古"十一五"规划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价. 水土保持通报, 2007,6: 23
  • 4. Changshui Yu, Huicong Jia , Jinai Wang , Jiashi Wang , Wenhao Jin. Potential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pollution of songhauajiang ond liaohe river watershed china. Atlantis Press, 2008 , 1:703(EI收录)
  • 5. Donghua Pan, Changshui Yu, JIngai Wang , Huicong Jia .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 In Wushen Banner On Rs/Gis. ITESS, 2008,1: 511(ISTP收录)
  • 6. Donghua Pan, Huicong Jia , Changshui Yu, JIngai Wang . Eco-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wushen banner based on GIS, IEEE, 2008 (EI收录)
  • 7. 王静爱,于长水,张峰,张国明,史培军,顾卫. 海滨盐碱地表层土浸洗与抽滤洗脱盐综合设备 ,2008年10月29获实用新型专利,专利号:zl 2008 2 0078983.0
  所获奖励
 
  毕业去向及现状
  毕业后在内蒙古气象局工作

  导师评语
  

思维活跃之于长水

于长水199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专业,1999-2003年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。在内蒙古环保局工作一段时间后,于2006年考取了我的博士研究生,主攻“海冰水与农业利用”研究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博士三年来,于长水主要负责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863计划)项目:“海冰资源化与利用技术(2006AA100206)”,作出重要贡献。他的学术作为主要有三方面:一是海滨盐碱地表层土的洗土试验。这个试验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的实现(洗了1吨土),无不凝聚着他大量的心血和非凡的智慧。最后完成了两项专利:国家实用新型专利“海滨盐碱地表层土浸洗与抽滤洗脱盐综合设备”和国家发明专利“盐碱地表层土壤洗脱盐方法”;二是他深入思考台池修建后的地气界面系统,力求建立新的海冰农业利用系统中水循环传输的耦合SVAT陆面模型系统,以此动态地研究水盐循环。虽然还不完善,但对课题仍起了巨大推动作用;三是为课题提供了大量野外工作。从野外试验的整体设计到观测的最终实施,他都起到了绝对主力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于长水博士是一个充满思想火花,充满激情而又厚势的学生。他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性,学术能力特别超常,主要表现在两方面:一是数理模型构建及应用,二是原始创新能力,能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唯一一人(例如洗土)。他十分善于与他人展开学术讨论,是学生中对我在研究方面促进最大的学生,我很欣赏并也享受与他的研究讨论。他个性比较强,学术自由度也大,粗中有细,不拘小节,在同学和老师中得到肯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我对他的寄望是:如果能找准合作伙伴,发挥自己的优势,扬长避短,定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。